2012/5/14
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亏损,钢铁行业经历的巨变,前后不过5年时间。
产能的迅速扩张,是钢铁业这5年来最令人深刻的印象之一。2007年我国粗钢产能不过5.5亿吨,如今已达9亿吨。而根据钢铁“十二五”规划,我国的粗钢需求量峰值不过7.7亿—8.2亿吨。
资深业界人士吴文章说,2010年以前,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然而,从2012年起,行业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即主要钢材品种都已供大于求,且钢材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产能过剩作为钢材市场运行的主要矛盾会长期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只管埋头生产”、“闭着眼睛赚大钱”的日子可谓一去不复返。马钢股份董事长苏鉴钢提出,在原燃料价格高涨、钢价低迷的环境中,钢厂要想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应该向服务商转型。
苏鉴钢介绍,最近几年马钢已经先后在芜湖、马鞍山、广州、金华、扬州、合肥、重庆等贴近客户的地方,建立了多个加工配售中心。实现了由仓储、剪切加工向生产零部件等下游环节的延伸,以精细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也比较过国内钢铁企业和日本钢铁企业在经营策略上的差距:国内钢铁企业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日本钢铁企业是“客户在哪就追到哪”,比如日本的汽车厂商到中国投资,日本的钢铁公司就会来中国建合资工厂或加工配送中心。他认为,国内钢厂应由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综合的材料服务商转型。
以时间换空间 2013年铁矿石定价机制或再迎变化
除了自身的转型外,如何减少外部因素特别是铁矿石的制约,也是中国钢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命题。
李新创指出,在过去10年里,进口铁矿石的价格总共上涨了9.4倍,超出了钢厂正常的挖潜降本范围。目前,中国占全球铁矿石消费市场的60%,中国铁矿石需求的对外依存度是60%,三大矿山在铁矿石海运贸易中的占比达60%。这三个60%,让中国钢铁业在铁矿石问题上长期被动。
值得期待的是,铁矿石供需情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随着中国的钢铁产量增速逐渐放缓,对铁矿石的需求趋于稳定。而铁矿石价格的高位运行,也吸引了众多新兴矿山的涌入,削弱了三大矿山的垄断能力。此外,政府支持国内钢铁企业海外找矿,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境外铁矿石产能2亿吨,产量1亿吨,将铁矿石自给率提到50%以上。
钢铁企业也对解决铁矿石问题持乐观态度。杨思明指出,在当前的铁矿石市场上,“量大价优”的普遍商业规律并未体现,钢厂买协议矿,竟然比现货矿高出5—10美元/吨。基于此,钢厂纷纷到现货市场买矿,协议矿体系走向崩溃。
他预计,随着大量新增产能的释放,到2013年下半年世界范围内可能出现钢铁和铁矿石产能的“双过剩”。随着力量天平的变化,供需双方要探讨新的定价机制。
CopyRight 2025 天津祺天钢联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电话:13682179061 13682181573 15902269947 联系人:马经理 付经理 地址:天津市西青道外环线交口金锡源钢材市场